Appearance
以太网编码与封装
TIP
编码是物理层的编码技术,这里放在本章统一介绍。
以太网编码技术
什么是编码 (Encoding)? 编码 是将数据转换为适合在线缆中传输的电信号或光信号的过程。编码的主要作用有:
- 时钟同步:帮助接收端从数据中恢复时钟,防止数据错乱。
- 错误检测:可以检测数据传输中的错误,减少传输故障。
- 信号平衡:使信号电平平衡,防止直流偏移,提升传输稳定性。
- 提高传输效率:用高效的编码方式,传输更多数据,占用更少的带宽。
常见以太网标准
以太网标准 | 速率 | 编码方式 | 传输介质 | 接口类型 |
---|---|---|---|---|
10BASE-T | 10 Mbps | 曼彻斯特编码 | 双绞线 | RJ45 |
100BASE-TX | 100 Mbps | 4B/5B + MLT-3 | 双绞线 | RJ45 |
1000BASE-T | 1 Gbps | PAM-5 | 双绞线 | RJ45 |
1000BASE-SX | 1 Gbps | 8B/10B | 多模光纤 | LC/SFP 接口 |
1000BASE-LX | 1 Gbps | 8B/10B | 单模光纤 | LC/SFP 接口 |
10GBASE-T | 10 Gbps | PAM-16 | 双绞线 | RJ45 |
10GBASE-SR | 10 Gbps | 64B/66B | 多模光纤 | LC/SFP+ 接口 |
10GBASE-LR | 10 Gbps | 64B/66B | 单模光纤 | LC/SFP+ 接口 |
40GBASE-SR4 | 40 Gbps | 64B/66B | 多模光纤 | MPO/MTP 接口 |
100GBASE-LR4 | 100 Gbps | 64B/66B | 单模光纤 | LC/CFP/QSFP28 接口 |
以太网封装(Ethernet Frame Encapsulation)简介
TIP
以太网封装是将数据打包为帧(Frame)的过程,使数据通过以太网标准传输。以太网帧封装的结构遵循 IEEE 802.3 标准,通常由以下几部分组成。
前导码(Preamble, 7字节) + SFD(1字节): 用于同步收发双方的时钟,确保数据能正确识别。
- 帧起始分隔符(Start Frame Delimiter): 标记以太网帧的正式开始。通过SFD最后一位“1”,接收方知晓前导码的结束和数据帧的开始位置。
目标 MAC 地址 (Destination MAC Address, 6字节): 表示数据的接收方 MAC 地址。
源 MAC 地址 (Source MAC Address, 6字节): 表示发送方的 MAC 地址。
类型/长度 (Type/Length, 2字节): 指示数据的协议类型(如 IPv4/IPv6)或数据长度。
0x0800
表示 IPv40x86DD
表示 IPv6
数据字段 (Payload): 承载实际传输的数据,最小 46 字节,最大 1500 字节。
填充 (Padding, 可选): 当数据小于 46 字节时,用 0 填充,使数据字段达到最小长度。
帧校验序列 (Frame Check Sequence, FCS, 4字节): 用于 CRC(循环冗余校验)检查,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