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earance
IP 协议
网际协议(英语:Internet Protocol,缩写:IP;也称互联网协议)是用于分组交换数据网络的一种协议。IP 协议最早在 1974 年由 Vint Cerf 和 Bob Kahn 提出,首次描述于 RFC 791,成为互联网基础协议之一。其协议号为 0x0800,常用于以太网帧的协议类型字段中。
IP 封装
数据在 IP 互联网中传输时会被封装为数据包,包头结构参考 IP Header。IP 协议的独特之处在于:在报文交换网络中,主机在传输数据之前无须与目的主机预先创建好一条特定的“通路”。
IP 提供了一种“不可靠的”数据包传输机制(也被称作“尽力而为”或“尽最大努力交付”),即它不保证数据能够准确地传输。
IP提供的服务
由于封装带来的抽象机制,IP能够在各种各样的网络上工作,例如以太网,ATM,Wi-Fi,令牌环等等。把IP地址解析成相应的数据链路地址。
- IPv4 使用地址解析协议 (ARP)。
- IPv6 采用邻居发现协议(NDP)。
IP 协议可靠性
- 不可靠 (unreliable):
IP 不能保证数据报能成功到达目的地,IP 仅提供最好的传输服务。如果发生错误(如路由器缓冲区耗尽),IP 会丢弃数据报并发送 ICMP 消息通知源设备。任何需要的可靠性必须由上层协议(如 TCP)提供。 - 无连接 (connectionless):
IP 不维护任何关于后续数据报的状态信息。每个数据报独立处理,可能通过不同路径发送,因此数据包可能乱序到达。
IP 寻址与路由
IP 协议最为复杂的方面可能就是 寻址和路由:
- 寻址: 定义如何将 IP 地址分配给终端节点,以及如何划分和组合子网。
- 路由: 路由器通过内部网关协议 (IGPs) 和外部网关协议 (EGPs) 决定如何发送 IP 数据包。
详细信息参考 Routing。
IPV4 地址分类
分类 | 开始地址 | 结束地址 | 默认掩码 |
---|---|---|---|
A类地址 | 0.0.0.0 | 127.255.255.255 | 255.0.0.0 |
B类地址 | 128.0.0.0 | 191.255.255.255 | 255.255.0.0 |
C类地址 | 192.0.0.0 | 223.255.255.255 | 255.255.255.0 |
D类地址 | 224.0.0.0 | 239.255.255.255 | 未定义 |
E类地址 | 240.0.0.0 | 255.255.255.255 | 未定义 |
特殊地址 | 100.64.0.0 | 100.127.255.255 | 未定义 |
专用地址:http://www.iana.org/assignments/iana-ipv4-special-registry/iana-ipv4-special-registry.xhtml
子网划分
子网划分用于进一步细分网络地址空间。推荐使用以下工具:
python 开发子网计算器 ipCalc:https://github.com/Pony07/ipCal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