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ppearance
协议模型
本小节介绍 OSI 参考模型 与 TCP/IP 模型,以及它们的结构与应用。
OSI 模型是 ISO(国际标准化组织) 提出的网络分层模型,而 TCP/IP 模型 则是互联网的核心通信模型。1989 年,RFC1122^1 提出了 TCP/IP 四层模型 的概念。
OSI 参考模型
提出时间与背景
OSI(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,开放系统互连)参考模型由 ISO 于 1984 年发布,旨在为网络通信建立统一标准。
- 物理层(Physical Layer):定义设备间传输比特流的电气、机械和光学特性。
- 数据链路层(Data Link Layer):提供帧的封装、MAC 地址管理和链路控制。
- 网络层(Network Layer):负责路径选择、路由和数据包传输。
- 传输层(Transport Layer):确保端到端的可靠传输,常用协议有 TCP 和 UDP。
- 会话层(Session Layer):管理和控制会话的建立、维持与终止。
- 表示层(Presentation Layer):负责数据格式转换、加密和解密。
- 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:提供用户直接使用的网络服务,如 HTTP、FTP、SMTP 等。
TCP/IP 模型
提出时间与背景
TCP/IP 模型由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(DARPA) 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 提出,最初是为 ARPANET(互联网的前身)开发的。
- 1973 年:TCP/IP 协议的早期版本提出。
- 1983 年:ARPANET 正式使用 TCP/IP 作为其标准协议,标志着 TCP/IP 的广泛采用。
- 1989 年:RFC1122 正式定义了 TCP/IP 四层模型。
TCP/IP 模型的提出比 OSI 模型早约 10 年,并因其实用性和简洁性成为现代互联网的核心通信架构。
TCP/IP 模型结构
TCP/IP 模型为 4 层结构,各层功能如下:
- 网络接口层(Network Interface Layer):对应 OSI 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,处理链路和硬件相关的传输。
- 网络层(Internet Layer):负责 IP 数据包的路由与转发,主要协议为 IP(IPv4/IPv6)。
- 传输层(Transport Layer):提供可靠或不可靠的数据传输,常见协议有 TCP 和 UDP。
- 应用层(Application Layer):包含应用程序直接使用的协议,如 HTTP、DNS、FTP 等。